脱位后,应尽快进行复位,选择适当的麻醉方式,如臂丛麻醉或全麻,使肌肉松弛,并在无痛的情况下进行复位。对于老年或肌力较弱的患者,可以在止痛剂如75~100毫克杜冷丁的作用下进行。习惯性脱位的患者,可以不用麻醉。在复位时,手法要轻柔,避免使用粗暴的手法,以免发生骨折或损伤神经等附加损伤。常用的复位手法有三种:1. 足蹬法(Hippocrate's法):患者仰卧,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足跟置于患侧腋窝,两手用稳定持续的力量牵引,牵引中足跟向外推挤肱骨头,同时旋转,内收上臂即可复位。复位时可听到响声。
2. 科氏法(Kocher's法):此法在肌肉松弛下进行容易成功,切勿用力过猛,防止肱骨颈受到过大的扭转力而发生骨折。手法步骤:一手握腕部,屈肘到90度,使肱二头肌松弛,另一手握肘部,持续牵引,轻度外展,逐渐将上臂外旋,然后内收使肘部沿胸壁近中线,再内旋上臂,此时即可复位。并可听到响声。
3. 牵引推拿法:伤员仰卧,一助手用布单套住胸廓向健侧牵拉,第二助手用布单通过腋下套住患肢向外上方牵拉,第三助手握住患肢手腕向下牵引并外旋内收,三方面同时徐徐持续牵引。术者用手在腋下将肱骨头向外推送还纳复位。二人也可做牵引复位。复位后,肩部应恢复钝园丰满的正常外形,腋窝、喙突下或锁骨下再摸不到脱位的肱骨头,搭肩试验变为阴性,X线检查肱骨头在正常位置上。如合并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因骨折片与肱骨干间多有骨膜相连,在多数情况下,肩关节脱位复位后撕脱的大结节骨片也随之复位。肩关节前脱位复位后的处理当肩关节前脱位被成功复位后,为了确保脱位的关节能够顺利恢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首先,需要将患肢保持在内收内旋的位置,这样可以避免关节再次脱出。为了提供额外的稳定性,可以在腋部放置棉垫,然后用三角巾、绷带或石膏固定于胸前。在固定的期间,患者需要耐心休养,避免过度活动。大约三周后,可以开始逐渐进行肩部的摆动和旋转活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外展、外旋,以防再次脱位。对于后脱位复位的情况,固定位置则相反,需要保持外展、外旋和后伸拉的状态。对于少数肩关节脱位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复位。手术的适应症包括:肩关节前脱位并发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向后滑脱阻碍手法复位者;肱骨大结节撕脱骨折,骨折片卡在肱骨头与关节盂之间影响复位者;合并肱骨外科颈骨折,手法不能整复者;合并喙突、肩峰或肩关节盂骨折,移位明显者;合并腋部大血管损伤者。对于陈旧性肩关节脱位的治疗,情况会更为复杂。由于关节腔内充满瘢痕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周围的肌肉发生挛缩,合并骨折者形成骨痂或畸形愈合,这些病理改变都阻碍肱骨头复位。对于这种情况,如果脱位在三个月以内,年轻体壮,脱位的关节仍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且X线片无骨质疏松和关节内、外骨化者,可以试行手法复位。但如果手法复位失败,或脱位已超过三个月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复位。对于习惯性肩关节前脱位的治疗,情况更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脱位的时间等因素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一般来说,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者脱位的时间较长,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如果患者的年龄较小,身体状况较好,或者脱位的时间较短,手法复位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过度活动和碰撞。在治疗后,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复查和康复训练,以确保肩关节的恢复效果和防止再次脱位的发生。肩关节习惯性前脱位多见于青壮年。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认为是首次外伤脱位后,虽然经过复位,但未得到适当有效的固定和休息。由于关节囊撕裂或撕脱以及盂唇和盂缘损伤没有得到良好修复,肱骨头后外侧凹陷骨折变平等病理改变导致关节变得松弛。之后,在轻微外力或某些动作,如上肢外展外旋和后伸时,可以反复发生脱位。肩关节习惯性脱位的诊断相对容易。在X线检查中,除了拍摄肩部前后位平片外,还应另摄上臂60~70°内旋位的前后X线片。如果肱骨头后侧缺损可以明确显示。对于习惯性肩关节脱位,如果脱位频繁,应该考虑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增强关节囊前壁,防止过分的外旋外展活动,稳定关节,以避免再脱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肩胛下肌关节囊重叠缝合术(Putti-Platt氏法)和肩胛下肌止点外移术(Magnuson氏法)。
上一篇:面神经周围组织的肿瘤所致面瘫
下一篇:膝关节韧带的损伤机制及病理变化
点击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