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两会”期间
科技界的代表、委员
纷纷聚焦科技创新
为杭州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合理规划生物医药集群建设用地?
亚运时刻如何有效提升公共卫生管理?
委员们这么说
围绕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进行布局
潘红华
杭州市政协委员
杭州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杭州这座创新活力之城,正在以独特的优势和吸引力,集聚全球化的生物医药创新资源,加速构建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潘红华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集群建设用地发展的建议》。
他认为,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2022年度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政策上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与此同时,目前我市生物医药用地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如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带,但总体来讲集聚效应不明显;从产业链布局分析,研究与试验发展、生产制造相关产业比例相对较低;生物医药行业在整体发展阶段分布不均衡,导致通过培养、孵化的初创型研发企业在不同规模和阶段时期,难以保证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用地保障等。
为此,他建议,杭州要逐步实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具体来说,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用地特征进行相应布局,建立多个生物医药类产业园区,并根据不同细分领域进行重点规划。另外对原有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质扩容,集聚产业要素。
同时,他建议引导生物医药产业空间结构合理分布。如根据生物医药产业用地需求,指导相关企业做好具体项目的规划选址工作;建设用地可以由符合条件的企业联合拿地、统一规划、分开建设。
拓展健康码在公共卫生管理的使用
汤一鹏
杭州市政协委员
杭州市科技信息研究院院长
我国新冠疫情防治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疫情防控中,保持社会环境卫生和人们良好的健康习惯、通过综合信息指挥平台和大数据作用实现精密智控等手段在杭州市的防控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汤一鹏提出加强后疫情时代和亚运时刻公共卫生管理,对于保障杭州亚运会的公共卫生安全,展示杭州健康、文明、和谐、繁荣的新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疫情的好转,有的人出现松懈思想,一些陋习故态复萌,亚运会召开在即,这些陋习将极大影响城市形象。他建议,将此次疫情中的一些好办法形成机制,对现行的有关公共卫生治理的城市法律法规进行修订,从而在城市发生公共卫生问题时,可以拿来“抄作业”,或借鉴改造提升,少走弯路,提高工作效率。
具体来讲,一是增加公共卫生文明行为要求。要在城市有关文明促进条例中增加与疫情相关的文明行为要求,将疫情“逼出来”的一些好习惯、好做法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从法律层面予以规范,并将其列入市民的个人信用体系。
二是坚持并拓展健康码在公共卫生管理的使用。健康码的出现及应用,被许多专家视作推动国内治理创新与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可进一步挖掘健康码的数据价值,在慢病管理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等方面进行应用。
三是加大公共卫生执法力度。要加强对卫生健康综合行政执法队公共卫生监督工作的建设。在进行宣传教育后,对仍然违反公共卫生管理法规的行为,采取强制手段提高违法成本,做到违法必究。
四是加大公共卫生治理财政投入。大力提高并持续保障公共卫生职业相关人群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公卫人才储备建设。
声明:本文系神州医药网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点击留言(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
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